大约一年前,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 Simon 在享受美味的塔科时,开始思考如何把 AI 融入 Notion。在团建活动的最后,我们拖延了三天专注于开发 AI 的原型。这次灵感的火花在我们心中点燃!🔥
不到一个月后,我们惊喜地推出了 Notion AI 的 alpha 版。起初,我们期待有几万人申请,没想到在第一周就吸引了超过 200 万用户注册!
目前,数百万用户已开始体验 Notion 的 AI Writer 和 AI Autofill,这些工具能帮助他们进行内容总结、头脑风暴、草拟初稿、进行翻译以及提升写作质量(这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!)。而就在两周前,Notion 发布了全新的 Q&A 功能[1] —— 这款新产品能够根据工作空间中的信息回答你的疑问。
回顾当时,我们为 Notion AI 在私人 alpha 版发布做出的努力,经历的每个瞬间都为我们未来的 AI 相关策略奠定了基础。接下来,让我们回顾一下其中几个关键时刻与决策。
AI 的早期探索与转变
2019 年,Simon 和团队参观了 OpenAI 办公室,体验了 GPT-3 的演示。那时候(大约在 2020 年 6 月发布前一年),他们询问模型:“为什么科罗拉多州有那么多的花栗鼠?”它给出了一个完全虚假的答案,技术的局限性显而易见。
我也曾试用过早期的 GPT-3,我觉得它很有趣,但也在思考,除了生成一些低质量内容,实际上能用来做什么。当时,它的智能程度显然还不够。
接下来的几个月,Simon 持续关注 AI 领域的动态。DALL-E 的问世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。2021 年初,他开始创作精美的图像,与我们分享这些艺术作品,开启了我们对强大模型的探索之旅。


到了 2022 年秋季,我们有幸提前体验了 GPT-4。就在那时,我们意识到 AI 将如何改变世界。
GPT-4 变得更加智能,与之前大多数简单的自动完成功能相比,这次体验让我感受到 AI 真的能“思考”。
那一瞬间,我们意识到,AI 能助力我们实现 Notion 的使命:让软件工具更容易被大家使用。我们设立 Notion 的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受到了计算机先驱 Doug Engelbart 1962 年论文 《增强人类智能:概念框架》[2] 的影响。Engelbart 认为,计算机应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,而不仅仅是当时的庞大计算器。

我们知道,AI 将引领我们走上一个新的方向 —— 用户将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塑造计算机,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,并从他们的工具中获得更大的成果,包括 Notion。
Notion AI 的原型设计之旅
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演变,GPT-4 的演示带给我们关于 AI 改进的深刻启示。许多公司开始在其产品中集成 AI 工具,这一潮流不可阻挡。
Simon 和我清楚,AI 将为用户创造巨大的价值,而我们希望成为首家将 AI 引入我们产品的公司。
同样,我们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,例如我们将如何应用 AI、具体使用场景和怎样的 UI 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等。
在一次全公司休假活动中,我们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事实上,这是原型化 AI 的绝佳时机。我们的全球团队都聚集在同一个地方,环境安静(Slack 骚扰较少),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工作。我们用了整整一周时间在酒店房间中与产品及工程团队密切合作。

我坐在沙发上,Simon 坐在另一边。我们长时间工作,甚至在同一家餐厅里吃了几乎所有的餐食。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 2015 年在京都的 Notion 旧时光[3]。那时,我们几乎面临破产,重新构建产品,几乎是全天候穿着内衣写代码。这样的经历回荡在我们的心中,我们乐在其中。
经过一番集中开发,我们成功完成了原型,并在此过程中做出了一些重大的产品决策:
-
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全新的 AI 写作界面 —— 鉴于当前 AI 技术的局限性及我们的产品特性,开发一个写作工具是最合适的出发点。然而,市面上并没有任何优秀的交互式写作界面。大多数 UI 设计只是简单展示的生成内容表格(需要复制粘贴到其他地方)。所以我们的设计挑战是如何自然地将 AI 融入到 Notion 中。
-
在预设提示和通用文本输入之间取得平衡 —— 类似于开箱即用的 Notion 模板,我们希望通过预设提示,帮助用户以更简单的方式理解和使用 AI。目前,
Improve writing
(改进写作)是 Notion AI 最常用的功能。但我们也希望用户能够通过提示直接向 AI 提出特定的请求,从而灵活地调整 AI 的工作方式。我们必须平衡这两种体验。 -
访问 AI 的方式 —— 我们在 Notion 中设置了一个 / 命令,以执行各种操作。虽然曾考虑把这个命令作为 AI 的入口,但最终,我们决定通过空格键创建一个全新的、更通用的接口访问 AI。
-
便捷的访问界面—— 为了能让用户随时随地访问 AI,我们决定通过空格键建立一个新的、普遍可用的接口,确保用户在 Notion 的任意位置写作时,都能轻松使用 AI 工具。
面向未来的 UI 设计理念
我们几乎无从下手的技术背景,让我们开始从头学习。通过分析现有 AI 工具的 UI、收集创意,再结合我们对产品设计的认知,寻找着让 AI 使用变得自然、有趣的方式。
最初的 realUI 原型是在创新工作坊的最后一天设计出来,竹签牌上的设计草图被我们用 iPhone 成功保存。
最终,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集成多种能力的 AI 层叠式界面。总的来说,与其说我们在开发一个简单的 UI,不如说我们在通过这个 UI 为用户开辟一个全新的工具维度。

展望光辉的未来
目前的 AI Writer 和 AI Autofill 功能只是一个开始。未来,我们有可能会添加更多新功能,以增强 Notion 的实用性。例如,考虑整合 AI 翻译功能,并让 AI 自动收集和整合你的工作空间中的关键信息。
此外,AI 的作用不仅限于增强功能,它还将重新定义我们的设计原则。我们坚信,AI 图灵测试的重大突破还在前方,AI 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与软件及工具之间的互动关系。
在这个创新的旅程中,Notion 才刚刚迈出第一步,我们充满期待!🚀
本文基于 GPT-4 翻译,略作修改。如需加入 Notion 中文社区微信群,请私信。
参考资料
我们推出了 Q&A: https://www.notion.so/blog/introducing-q-and-a
[2]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: A Conceptual Framework: https://dougengelbart.org/pubs/augment-3906.
[3]2015 年在京都的 Notion 的旧时光: https://www.figma.com/blog/design-on-a-deadline-how-notion-pulled-itself-back-from-the-brink-of-failure/
发表回复